为保障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有序、高效开展,6月25日,能源与材料学院组织即将参与活动的150余名师生开展了安全教育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学院团委负责人陈世刚老师主讲,旨在全面提升师生在实践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培训伊始,陈世刚老师重点强调了实践活动的安全管理核心要求:他指出,在活动筹备阶段,各实践团队需制定详尽的安全预案,对活动路线、场地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提前与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活动得到充分的支持与保障。在人员管理方面,要求每位带队老师明确自身职责,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确保在活动过程中时刻掌握学生的动向。出行安全是重点关注内容,若选择乘车出行,必须租用具备合法营运资质的车辆,并对车辆状况进行严格检查,同时提醒司机遵守交通规则,杜绝疲劳驾驶。
在应急处理培训中,陈世刚老师结合实践场景,系统梳理突发事件应对策略。针对扭伤、擦伤等意外伤害,要求团队配备急救包,师生掌握基础急救技能;若遇突发疾病,需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展必要急救措施。面对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强调要提前研判气象地质风险,遇险立即组织学生转移避险。此外,还特别提醒师生警惕诈骗、盗窃等安全隐患,强化个人财物保管意识,避免轻信陌生人。
陈世刚老师还对实践工作提出多项要求:一是确保信息畅通,实践团队需保持通讯联络不间断,每日向学院汇报活动进展与安全情况;若遇紧急事件,必须即刻向学院及当地相关部门报告。二是强化饮食卫生管理,就餐场所需严格筛选,优先选择卫生合规的餐饮点,杜绝食用生冷变质食物,防范食物中毒风险。三是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及时记录实践动态,撰写并发布优质新闻稿件。四是倡导入乡随俗,要求师生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维护良好的沟通氛围 。
培训尾声,学院党委副书记滕婉蓉作总结发言。她着重强调,安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命线,全体师生必须将培训要求落到实处,为学院思政课综合实践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构筑起严密的安全防线。同时提出具体要求: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实践任务;注重实践过程,深化调研、创新形式,全力提升实践质量;严格遵循暑期实践时间安排,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参与培训的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们对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后续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会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基层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文字:孙杨;图片:陈文轩;排版:吴哲;初审:潘薇;复审:陈世刚、丁凯;终审:滕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