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校地携手谱新篇——电气工程系与石河子经开区经发局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能源与材料学院发布时间:2025-06-20浏览次数:10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620日石河子大学能源与材料学院电气工程系与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以下简称“石河子经开区经发局”)联合党支部共同开展了“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双方党支部联合共建的首次实践,此次活动以“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为主线,通过实地研学、重温誓词、参观走访、互动交流等形式,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服务第八师石河子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凝聚合力。

追寻军垦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下午4点,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滕婉蓉老师,电气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周伟绩老师以及电气工程系全体党员和教职工代表,会同石河子经开区经发局的工作人员一同乘车前往一四三团七连军垦二代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后,留美归侨陈宇奇博士为来访人员上了一堂精彩的微课,用“兵团”“兵团精神”“红色基因”“民族团结”四个关键词介绍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他动情讲述:“我的父亲是第一代军垦战士,我留学归国后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就是想用毕生所学守护这片父辈开垦的土地”。

随着陈博士的讲解,党员们的目光掠过一件件承载历史的展品:泛黄的老报纸记录着兵团初创岁月,锈迹斑斑的农机具镌刻着艰苦奋斗的印记,老式缝纫机与电视机诉说着军垦家庭的生活变迁。在“军垦犁”的实物前,周伟绩深有感触:“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今后要以军垦先辈们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勇拼搏”。

重温入党誓词砥砺初心使命

离开军垦二代博物馆,队伍抵达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前。苍松翠柏间,纪念碑巍然矗立。全体党员整齐列队,面向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纪念碑前久久回荡,字字千钧,激荡着每一位党员的心灵,唤醒了入党时的初心与使命,强化了党员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温入党誓词后,党员们走进周恩来总理纪念馆,认真聆听周总理与石河子这片热土的深厚渊源,仔细观看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和史料,大家深刻感受到周总理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也更加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着党员们以周总理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共话合作愿景激发党建新动能

结束参观后,全体人员抵达石河子经开区经发局展览馆。到达目的地后,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滕婉蓉率先发言。她表示,“此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既是庆祝建党104周年的生动实践,更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崭新起点。电气工程系将依托新能源材料、智能电网等学科优势,在技术研发、项目申报、人才输送等方面与石河子经开区经发局建立长效对接机制,推动‘实验室’与‘生产线’无缝衔接。”石河子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刘政明在讲话中指出:“此次活动创新实现了‘党建+产业’双轮驱动,为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我们期待以支部共建为纽带,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区规划、绿色能源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将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随后,在讲解员引导下,全体人员有序步入石河子经开区展馆。展厅内,通过模拟沙盘、动态数据屏与实物模型组合展陈,立体呈现了开发区从戈壁荒滩到产业高地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展墙上,一组对比数据尤为醒目:“在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石河子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全国第59位,连续三年排名西部第9位、全疆第一。”讲解员指着产业图补充道:“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我们在新能源、智能制造、光伏材料研发等领域的持续突破。”参观过程中,双方围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学院教师团队结合电气工程学科优势,就智能电网技术在开发区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提出构想;经开区经发局技术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产业需求,重点提出光伏储能设备国产化替代、工业自动化升级等合作方向。现场讨论热烈,初步拟定联合申报科技专项、企业实习实训等3项具体合作意向,为后续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奠定基础。

此次“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以“联学共建”为抓手,不仅强化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探索出“党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路径。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领域精准对接,以党建引领为石河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奋力书写“党建红引领科技蓝”的新篇章。

(文字:刘晨;图片:樊云鹏;排版:付可盈;初审:潘薇;复审:陈世刚、丁凯;终审:滕婉蓉)